全国  |  手机版  | 客服QQ:5967839  |  新加信息  |  更新信息  |  帮助中心  |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黄页资讯 » 教育与科普 » 正文

记忆中山村老家的梧桐树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4-04-22  作者:任登兰  浏览次数:7 来源:中文黄页网
核心提示:老家的桐树和老家的人一样淳朴敦厚:它们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,历经风霜雪雨,在艰难困苦中顽强成长;它们无怨无悔、甘于奉献,活着时为人们撒下一片荫凉,死后将自己全部奉献给社会……

此时,正是人间四月,花开满树,仿佛一朵紫色祥云飘浮在村标之上,预示着梧桐村的美好未来。
  记忆中老家种有很多桐树。那时,人们在沟两旁凿洞而居,沟中间是一条土路,路两边种的是桐树,桐树下摆放有石桌和石凳。
  每到饭点,人们不约而同地端着饭碗齐聚在桐树下,坐在石凳上,边吃边谈。
  在那一棵棵桐树下,曾发生过许多故事,既有亲如一家的温馨,也有邻里之间的争斗……一转眼,在这里唠嗑的老人相继离世,在这里高谈阔论的中年人也已白发苍苍,在这里嬉戏的少年陆续长大成人,他们奔赴全国各地,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,奋斗在不同岗位上。
  桐树生长快、材质好、用途广。因此,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,老家的人们开始在自家的房前屋后、田间地头大量种植桐树。
  每到春天,桐树花开的时候,老家便成了花的海洋,空气中弥漫着桐花特有的芳香。
  夏天,在那一棵棵枝叶繁茂、遮天蔽日的桐树下,是老家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。
  顶着烈日劳作的人们可以在这里小憩,放假的孩子可以在这里游戏,就连那看家的狗也吐着舌头躲在桐树下享受夏日的清凉……霜降过后,桐树繁华落尽,露出它粗壮的躯干与灰褐色的枝丫,在蓝天白云下,更显苍劲雄浑。
  八十年代初,我们家20余人还挤住在一个小院里。经过父亲的申请,大队给我家批了宅基地。第二年春,开始盖房。准备上梁之前,父亲让我拿着红纸到学校请老师书写上梁的对联。上梁时,父亲将“青龙缠玉柱,白虎架金梁”的对联分别贴在两架桐木梁上。
  那时,除了砖瓦外,盖房用的很多的就是桐木,房顶上的大梁、密密麻麻的瓦板和一排排的椽子用的都是桐木。
  至今还记得,为我们家瓦房做门窗的木匠师傅用桐木板雕刻了几朵花,镶嵌在屋门顶上的小窗内,为青砖蓝瓦房增添了绚丽的色彩。
 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,每到农闲时节,有一对外地的木匠夫妇来到村里,挨家串户地为人们制作家俱。
  他们制作家俱所用板材基本上是桐木板儿,制作的家俱有组合柜、中堂柜、写字台、桌子、椅子、床等。特别是他们制作的组合柜,有三组合的、也有四组合的,而且花样翻新、样式各异,深受家乡人们的欢迎与喜爱。
  这些家俱是村里60后、70后,甚至80后男子结婚时的标配。对于有小孩儿的家庭,他们还会用制作家俱剩下的桐木板制作一些玩具或一把大刀,然后在玩具的下端钻一小孔,系上红绸,让小孩儿玩耍。
  当时,一棵一搂多粗的桐树能卖2000多块,对还十分贫穷的山村农家来说,是一笔不菲的收入。
  老家的桐树和老家的人一样淳朴敦厚:它们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,历经风霜雪雨,在艰难困苦中顽强成长;它们无怨无悔、甘于奉献,活着时为人们撒下一片荫凉,死后将自己全部奉献给社会……
  弹指一挥间,40年已过,老家的桐树及桐树下的悲欢离合已化为老家人美好的回忆,成为老家永久而厚重的精神印记。

打赏
 
关键词: 梧桐树
 
[ 黄页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黄页资讯
点击排行